唐英年與梁振英之爭,成為負面新聞之戰,連建制派都形容事件愈來愈泥漿化,即是像泥漿摔角,比賽完後,兩個選手都弄髒了。所謂的君子之爭,已完全不存在。
提名期前,他們二人都忙於拆彈。唐英年在感情缺失上早有經驗,今次僭建風波,他繼續用同樣手法,承認自己有錯會改,還承認自己改得慢。不過他的公關手法卻依然拙劣。在他會見記者公布政綱的場合,大家均想聽他解釋僭建的報道,結果他在鏡頭前糾纏了兩分鐘才肯回答。這些爭執頗無謂。其後的場合已不再回應僭建風波,與上次感情缺失的處理手法同出一轍。
至於梁振英則很撇脫,事件在一月底被揭發,他已堅稱自己沒有利益衝突,到近兩日,還把矛頭指向政府,認為是政府選擇性發放資料,要求公開所有文件,又批評政府,回應不同候選人的黑材料有不同待遇。
事件本來比較複雜,不像僭建風波那麼容易明白,梁振英的澄清策略亦很高明,他上星期開記者會,就這樣描述事件。他指161份作品,確實很難記得。但根據其他評審的說法,申報戴德梁行做顧問的作品是最後入圍9份。而當時評審不是投票那麼簡單,我們翻查當年的文件,甄選得獎者,前後總共投了四次票。所以有評審指,不可能會沒有印象。
至於戴德梁行給予資料,又是怎麼一回事?梁振英去信政府時是這樣說的,那所工料測量師行先去找戴德梁行問價,其後他們分別兩次回信給項目的建築師行梁黃顧以及工料測量師行威靈謝,而且還給了戴德梁行四名人員履歷給對方。
戴德梁行為何要給履歷對方?那些書信往來,除了地價查詢之外,還有什麼呢?梁振英均沒透露。所以他要求政府公開文件時,亦有記者要求他公開這些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