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印度政府近年推行生物認證措施,被質疑民眾個人資料可能遭濫用或外洩。當地最高法院裁定,個人私隱屬民眾基本權利,在現行憲法下必須受到保護,意味生物認證措施的合法性將受到考驗。
在印度,身份證制度並未普及,逾五億人沒有正式身份證,佔全國約四成人口。政府在09年推出生物認證措施,收集民眾的指紋、視網膜數據。除了用於辨認身分,民眾亦可以用來繳稅和開設銀行戶口等,不少私營企業亦有意與印度政府合作。
不過,在為民眾打開方便大門的同時亦引起人權組織憂慮,太多敏感個人資料掌握在政府手中可能會遭濫用,甚至外洩。
印度政府早前表示民眾個人私隱並非現行憲法下必須保障的權利,但印度最高法院周四裁定,個人私隱屬於民眾基本權利,應受到國家憲法保護。法庭今後會根據裁決重新審視生物認證措施的合法性。
政府推行生物認證措施的原意是想讓一些沒有身分證的低收入人士透過生物認證開設戶口,直接向他們發放政府津貼和補助,防範中間人從中取利,打擊貪腐問題,同時希望藉此推動數位貨幣普及。
總理莫迪去年底宣布廢除500和1000盧比紙幣,打擊偽鈔和貪腐問題,有關舉措亦加快了生物認證措施的推行。
生物認證措施原本屬自願性質,但政府後來在借貸、繳稅和置業等情況,強制要求民眾登記認證,至今已收集逾十一億民眾的數據,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生物認證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