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香港地少、人多、山多、平地少,所以要移山填海,擴展土地;很多人小時候讀書都會讀過類似的描述。
多年來的填海工程,令昔日水深港闊的維港,現在不時被戲稱為「維多利亞河」。為配合填海計劃,政府決定在2006年新天星碼頭啟用後清拆皇后碼頭,大批保育人士不滿留守現場,要求政府撒回決定,最終警方清場。屹立在中環海傍,超過八十年的皇后碼頭逃不過拆卸的命運。
要讓路給發展的還有石崗菜園村、新界東北多條村落等等。政府對區內居民不遷不拆的要求未能從命,遠離繁囂的生活變得不再一樣。
不少聲音提出,政府應該善用新界棕地發展。事實上,政府曾經計劃利用元朗橫洲34公頃棕地,興建17000個公屋單位,但其後轉為發展毗鄰的綠化帶,興建單位數目大幅縮水至4000個,更要拆遷區內三條非原居民村,惹來「官商鄉黑」勾結的指控。
郊野公園佔全港約四成面積,政府和發展商都對這塊「肥豬肉」磨拳擦掌,但環保團體擔心此例一開會一發不可收拾。
發展需求迫切,偏偏在市區有土地長期空置。啟德機場19年前功成身退,騰出大片空間,但經歷超過十年的規劃和工程,啟德發展區的項目才陸續開始落成。
長年「曬太陽」的大空地,還有西九文化區的填海地。相關構思早在1998年已經提出,但早年的設計框架推倒重來後,實際要到2013年才正式動工。
多年的發展,為香港地貌帶來幾番變遷。再多廿年後,青山綠水會否不再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