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星期日區議會選舉結束後,多個民調機構都立即公布他們的預測結果。不過本台對照過一些民調數字和實際結果,發現不少都不太準確,甚至互相矛盾。
以屯門樂翠選區為例,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指,何俊仁和何君堯是機會均等。但香港研究協會的調查就指,何君堯以15個百分點的差距,大勝何俊仁。最後何君堯以6個百分點的差距,勝過何俊仁。
另外灣仔樂活選區,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指,麥國風取勝的機會較謝偉俊大。香港研究協會就指,謝偉俊會以些微差距勝出。結果是謝偉俊大勝麥國風。
還有沙田頌安選區,香港研究協會指葛珮帆會大勝,結果她輸了。
香港研究協會也有在其他選區,高估了建制派候選人的得票。為什麼結果會相差這麼遠呢?
我們經常聽人說,民調訪問人數只有數百人,如何代表700萬香港市民?其實訪問多少人結果才會較為準確,在統計學上是可是計算的。
如果在700萬人之中,訪問1000人,誤差就有正負3個百分點。訪問600人,誤差則是正負4個百分點。區議會選舉,每區有大約4000人投票,要做到誤差正負4個百分點,便要訪問近500人。從港大民調看,每個區只訪問了約300人,誤差會超過5個百分點,因此比較難準確預測選舉結果了。
當然,亦有可能是受訪者說謊。相信很多人都曾收過手機訊息,指票站調查是用來配票,呼籲受訪者不要回答或說謊。如果很多人這樣做,調查當然不會準確。
其實不是只有香港的民調不準確,今年年初的英國大選,很多民調都預測沒有政黨可以贏出,最後保守黨取得過半議席,令很多專家跌破眼鏡。台灣也是以每間機構調查結果都不一樣而聞名,2012年的總統選舉,馬英九和蔡英文都各有民調指會勝出,最後馬英九以80萬票之差勝出。
明年的立法會選舉,肯定會有更多候選人根據民調來調整競選策略,如果民調不準確,會不會影響他們的部署呢?到時便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