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唐英年:房屋問題不能頭痛醫頭

唐英年:房屋問題不能頭痛醫頭

唐英年撰文評論房屋政策,指來屆政府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有長遠規劃,他又表示,居屋要有儲備,並需檢討每年四萬個住宅單位的規劃。

唐英年在施政報告後發表後評論過房屋問題後,又再撰文,詳細表述他的看法。

文章以「大建公屋,惠及基層」為題,唐英年認為,房屋問題,不是一份施政報告可以解決。他認為,解決市民安居問題是政府首要任務,又指,下屆政府要作出改變,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制訂長遠房屋及土地規劃策略,令中長線的土地和房屋供求趨向平衡,

唐英年分析,樓價颷升,與土地長期供應短缺有關,令發展商不急於賣樓,但買家就急於入市,推高樓價。公營房屋供應不足,就更加是火上加油。他認為,解決問題要由根本入手,下屆政府一定要大量開發土地,大幅擴大土地儲備,等政府有充足彈藥在手。

施政報告提出每年提供約四萬個住宅單位的土地供應,唐英年認為,要檢討是否足夠。他重申復建居屋可取,但要有中長期規劃,設定一個適切的居屋供應數量,有序興建,形成一定數量的居屋儲備,政府有屋在手,就可以因應經濟的變化,增減供應,協助夾心階層置業之餘,又不會對私人市場造成太大的衝擊。

唐英年又認為,每年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不足夠,下屆政府要大量增建公屋,滿足不求置業,只求安居的市民,令基層不用捱貴租,而居住環境又惡劣。

他承認增建公屋有好多困難,但政府責無旁貸,要迎難而上。

而梁振英就重申,支持施政報告提出復建居屋的決定,至於具體資助細節,必須公平,政府執行亦要謹慎,確保公帑協助到市民上車。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