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醫生流失,影響醫療服務的情況,愈趨嚴重。醫管局承認放射科醫生流失,導致部份九龍區的醫院,磁力共振檢查輪候期,長達超過四個月。
醫管局計劃增撥接近1500萬,紓緩輪候壓力,亦有關愛基金小組委員建議,資助市民去私家檢驗。
診斷心臟病或者中風﹑腰酸背痛﹑想檢查神經線是否受損﹑切除肝癌,或確定是否有癌細胞,都會做磁力共振檢查。
根據醫管局數字,以輪候期的中位數計算,在新界區的醫院排期最短,病人等20多日,就照到磁力共振。九龍及港島區至少等2、3個月。九龍中聯網包括伊利沙伯和九龍醫院等是重災區,要輪候126日,即是4個多月。
放射科醫生人手流失,加上病人需求不同,為縮短各區輪候時間,醫管局今年度撥款近1500萬,在九龍中、東及新界東聯網,延長磁力共振、電腦掃描的服務時間。
由過往朝九晚五,加班4小時,預計每年可多服務6400個病人。
聯合醫院今年新增了一部電腦掃瞄機,醫管局表示,未來2、3年會在全港公立醫院,分別增加2、3部電腦掃瞄和磁力共振儀器,應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