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曾俊華在網誌以自己在美國留學時見證過學運潮,表示理想與現實並非對立,站在道德高地或堅持現實互相批評是沒有意義。他又指,青年不應該因為當下念頭,把自己推向死角。
曾俊華最新一篇網誌,以《青春無悔》為題。他回憶七十年代留學美國時,正值反越戰和學生運動的高峰期。在波士頓,示威、集會是家常便飯,他曾見證多次學生佔領校長室,其中兩年甚至幾乎癱瘓學校運作,學校宣布提早放暑假,學運要動員也找不到人手,波士頓自然又回復平靜。
曾俊華表示,當年的學運領袖,畢業後跑到華爾街投資銀行工作,下半生幾乎絕迹街頭運動,有人視之為面對現實;當年的一班乖學生,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後,慢慢開始關心政治,在社會上活躍起來追尋理想。
曾俊華引述曾志豪一篇文章《首期常有26歲不常有》,其中寫「理想不能當飯食,但只懂吃飯的人生,好難食」。他指,認同人生若只剩下「吃飯」的確浪費。然而,理想與現實,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決意要堅持二元對立的路線,無論是站在道德高地批評另一方放棄原則、唯利是圖,還是堅持現實,指摘對手不切實際、只說不做,其實大部分情況只是「為拗而拗」,毫無意義。
他認為,年輕人若太早把話過頭,按著當下念頭,不惜把自己推向死角,是白白浪費領略人生的機會,非常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