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是扶貧委員會研究,去年由特首梁振英拍板。當時政府決定,交由效率促進組負責。現在政策還未推行,又有改動。
效率促進組直屬政務司司長,官方當時解釋是因為效率促進組形象夠中立,不會對申領津貼的人士造成標籤效應。效率促進組職能是研究簡化行政程序,最實務的工作是統籌政府熱線1823運作。
當時亦有官場傳聞,原來是沒有部門接手執行,身兼扶貧委員會主席的林鄭月娥才收歸在自己名下。事隔數月,低津政策正式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則交到學生資助辦事處統領,另外再成立多一隊五百人的新隊伍專門負責。
低津政策由勞工及福利局構思,並向立法會解畫,但學資處工作則是向教育局匯報。俗語有云,「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政務官向來有輪替,雖然今日在勞福局工作,難保他朝也會被調到教育局。政府官接收的訓練,是不會因為政策不屬於自己就亂來。但有些制度問題,不是靠人就可以解決。
有添馬艦中人舉例,假如日後有人不滿低收入津貼,到訪學資處示威,那麼應該由哪一個政策局跟進?如果有人翻舊帳,說近年的扶貧措施都不是由社會福利署負責。例如交通津貼,負責的就是勞工處。
社會保障項目愈來愈多,綜援由社署負責,但書簿津貼、交津和低收入津貼則散落在不同部門。不要說官僚內部會否因此而混亂,對申請人來說也要花點功夫。
林鄭月娥曾經做過社署署長,當年為了「慳錢」,任內削減了社署700個職位,又推行一筆過撥款。雖然成功執行任務,卻與社福界關係埋下隙罅。有政界中人說,林鄭月娥亦不太認同社工的思維和行事方式,現在扶貧新政架空社署,他們都不敢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