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四十年前,中國結束階級鬥爭路線,實行改革開放。在發展市場經濟大前題下,逐步重建法律制度。法律是確保市場穩定的條件之一,但法治情況遠遠追不上經濟發展,導致社會問題叢生。今集《經緯線》有《改革開放四十年》系列報道第一集《鳥籠法治》,同樣九十歲的民法泰斗江平教授,以及經濟專家茅于軾,如何為內地法治把脈?
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江平這天回到學校參加舊生活動,為三十年前畢業的學生題字。九十歲的江平被稱為「民法泰斗」,是內地改革開放初期重建法制的重要推手。
1978年十二月中共召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中國要由階級鬥爭轉到經濟建設,揭開改革開放的序幕。
江平在80年代出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參與起草《民法通則》、《物權法》、《行政訴訟法》等等,這些都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法律。
江平是建國後第一批被派去前蘇聯學習法律的留學生,1956年回國,在北京政法學院任教,翌年遇上反右運動,被打成右派,到1978年他獲得平反,協助重建學院,亦即中國政法大學前身,他形容內地距離真正的法治仍然在進進退退之中。
星期日晚播出的《經緯線》會詳細分析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法治改革對推進經濟開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