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三十多歲的阿婷,大半年前經朋友介紹使用一個手機交友程式,很快有一名男生主動找她。對方聲稱自己和朋友開公司,又會經常到外地公幹。
他們幾乎每天都聯絡,聊天數日後,這位網友提到很想跟阿婷成為真正朋友。不久,對方約阿婷見面,還建議一起做美容。
阿婷說,在美容顧問及男網友游說下,她花了八萬幾元購買四十次的美容療程。有區議員在過去一年收到近一百宗類似求助個案。
我們邀請臨床心理學家,分析數名男女與「網友」的對話紀錄。他認為網友報稱的身分和背景都是經過計算。
海關回應指,在2017年首十一個月,有九十九宗懷疑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調查個案,只有八宗涉及美容美髮服務。又指如果商戶沒有表露營業行為中的商業用意,因而導致消費者作出交易決定,可能會觸犯「誤導性遺漏」罪行。
星期日晚播出《經緯線》,記者登記做交友平台會員,遇上自稱有美容習慣的男網友,男網友安排首次見面,是否同樣去做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