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政情號外】民生議題打不響 建制憂失守年青選區

【政情號外】民生議題打不響 建制憂失守年青選區

【Now新聞台】區議會選舉分析,今集先談建制派。

反修例風波下一片愁雲慘霧,不過,2015年區議會選舉在佔領行動後的陰霾下,建制派一樣取得過半數議席,亦保住18區區議會的主導權,今屆能否保住優勢?李卓軒分析了幾場選舉的數字。

2015年區選,建制派取得的298席,當中65區是自動當選。而有競爭的選區中,有18區是險勝,得票超出不足5個百分點。四年間政府換屆,2018年兩場立法會補選中,有10個區的得票已被民主派反勝。

民建聯張國鈞的選區,2015年險勝不足三個百分點,之後兩場立法會補選,建制派得票都比泛民少,差距一次比一次拉闊。他的黨友鄭泳舜情況亦相近,只有他自己披甲上陣的補選,才保得住優勢。

不過,歷史上不少選區都是區選建制贏、立會泛民勝,今次社會氣氛高度政治化下,且看建制的民生牌是否仍打得響?

新增選民亦是今場選舉的關鍵,今年破紀錄新增約39萬名選民。若把整體選民分成老中青三層,年輕選民升幅不大,比例仍是三個最少,但在個別選區,有166個選區年輕選民比例高於全港平均數,當中有23區年輕選民更佔四分之一或以上,超過一半目前是屬於建制區,包括工聯會陸頌雄,以及民建聯劉國勳的選區。

建制派近日積極邀請官員落區,希望在民生項目上成功爭取。

不過,多名政界人士都向《政情》表示難以提振選情,因為即使政府8月中「派糖」,他們落區宣傳街坊興趣都不大,明白今次選舉都是要靠自己。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