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廣州永和的華峰寺周邊抗戰期間曾發生血戰,至今仍保留歷史遺址記錄先烈的英勇事蹟。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考察後指,期望港府未來設立更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抗戰中出力的除了東江縱隊,還有一班僧侶。
位於廣州黃埔區永和街道的華峰寺始建於唐朝,依山而建,抗戰時曾掩護游擊隊及民眾,1942年4月黃旗山戰役更有五位僧人犧牲。
華峰寺當家成旭法師:「打仗那天我們有五位法師,為了掩護東江縱隊的撤離,就與日本周旋,被日本人重重包圍,見到其他抗日武裝撤離後,他們找不到,就想威脅法師說出民族大義面前捨生取義,他們沒有說出來後,日本人惱羞成怒,將他們燒死,有一個最年輕的吊死在蘋婆樹,廟被燒毀一片廢墟。」這幢藏經閣是清朝建築,只有在民國時期修葺過,在戰火期間仍然保存良好,現時為區級文物。
盧國新、盧運柏及盧光華當年住在永和街道,他們的家人都曾參加東江縱隊,其後選擇當兵保家衛國。
東江縱隊後人盧光華:「我父親原來是老游擊隊員,經常說抗日戰爭那時候的故事,對我們小時候,他們所說出來的對我們很大受益。我們這幾個人也是在越南作戰的時候也參加過,我們亦經歷過戰場出來,所以我們便知道他們八年抗戰這麼辛苦打出來。」
香港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期望,考察可加深認識先烈的英勇事跡。
李慧琼:「同學過去特別在殖民教育時期,其實對這段歷史比較模糊,現在我知道課程已經加入這部分,希望在未來時間是可以更詳細學習近代史。另外結合實際體驗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一個好好的體驗活動內容,我期待在施政報告中可以考慮有更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立。」
她又期望政府加快香港抗戰遺址的修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