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再錄一宗】一文睇清猴痘傳播途徑、病徵 應該點預防?

【再錄一宗】一文睇清猴痘傳播途徑、病徵 應該點預防?

【now.com】世衞於2022年年中已將多個國家/地方出現猴痘爆發的情況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本港自去年9月發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後,今日(4日) 再錄得一宗輸入個案,引起公眾再度關注。以下讓一文簡介猴痘,讓大家了解猴痘的傳播途徑、病徵及預防方法。

什麼是猴痘?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病毒在1958年首次被發現於研究用的猴子身上,因此被命名為「猴痘」。而人類感染猴痘的情況最初出現於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扎伊爾)。

 

感染猴痘的臨牀病徵
感染後的首數天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等徵狀。病發後口腔會出現潰瘍,身體其他部位會出現皮疹,一般持續14至21天,患者通常會自行痊癒。

猴痘死亡率
在過往的猴痘爆發中,患者的死亡率介乎1-10%。

 傳播途徑
人類可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人、物件而受到感染。若被某些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和松鼠等咬傷或抓傷,或直接接觸其體液,都可能會受感染。而長期面對面的飛沫傳播,或直接的體液接觸,亦可能使病毒人傳人。

高風險群組

  • 曾進行高風險性行為,例如擁有多名性伴侶、性工作者、過去十二個月有性傳播感染史
  • 負責照顧猴痘確診病人的醫護人員
  • 處理動物傳染痘病毒的實驗室人員
  • 當本港動物出現猴痘個案時有較高暴露風險的照顧動物人員

預防方法
為減低受感染風險,市民前往受猴痘病毒影響的地方應該:

  • 避免與受感染的病人或動物接觸。
  • 照顧受感染的病人或處理動物時,穿戴防護衣服和裝備,並在程序後洗手。
  • 徹底煮熟所有動物產品方可進食。
  • 高暴露風險人士可以自願形式接種猴痘疫苗。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