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港人23載的大熊貓安安,今早(21日) 8 時 40 分離世,終年35歲,即相當於人類的105歲,海洋公園更指,安安是全球有紀錄以來,人類照顧下最長壽的雄性大熊貓,可謂是「百歲熊瑞」!而與牠一同到港的大熊貓佳佳亦是長命百歲,更曾打破2個與長壽有關的健力士世界紀錄!
1. 大熊貓一般壽命有幾長?
根據國家林草局最新數據,截至2021年10月1日,大熊貓全球圈養總數達到673隻,野生大熊貓達1864隻。一般來說,熊貓一歲等於人類三歲。野生大熊貓的平均壽命為15至20歲,相當於人類約60歲。而在圈養的環境下,牠們的平均壽命都比較長,約25歲,相等於人類的70歲,有些亦可達30歲以上。
2. 佳佳曾是最長壽的圈養大熊貓!
佳佳生於1978年,在1999年來港後一直在海洋公園陪伴大家,牠在2015年37歲生日時,刷新了兩項健力士世界紀錄,成為「迄今為止最長壽的圈養大熊貓」及「最長壽的在世圈養大熊貓」!惟在隨後一年,佳佳因高血壓、白內障及關節炎等多種老年疾病,變得更加虛弱、不能走動,最後安樂死,享年38歲,相當於人類的114歲。
3.迄今最長壽圈養大熊貓叫「新星」
雌性大熊貓新星在1982年出生於四川一個廣闊的野外大熊貓保護區,在約一歲時被送往重慶動物園。這隻熊貓以她的胃口聞名,每日能吃70磅的竹筍、竹葉和水果,而一隻成年大熊貓每天約可吃約40公斤的竹筍。新星在2020年,過了38歲生日幾個月後離世,享年38歲零4個月。她比大熊貓「佳佳」長壽一點,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年紀最大的圈養大熊貓。
4.死後遺體可制成標本?
如果大熊貓因病而死,為了防止病菌擴散,死亡後一般都會進行火化,然後埋葬骨灰。至於非病菌感染的死亡的大熊貓,如果熊貓遺體不完整,有機會被解剖供研究用途。而遺體完整的大熊貓,有的亦會被解剖,有的則會制作成標本。
2016年,佳佳離世的時候,牠的生物組織及骸骨獲保存,作獸醫學教育及研究用途,皮毛就用作新生大熊貓寶寶育幼時使用,遺愛人間。至於餘下的身體部分就進行火化,骨灰隨後埋在故居「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入口,並上栽種一棵銀杏樹,以作紀念。
Photo / Facebook@香港海洋公園 Ocean Park Hong Kong、微博@
吐舌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