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去年十一月,一場奪命大火,引起社會對香港尼泊爾人居住環境的關注。在這裏成長的尼裔少年,怎樣爭取向上流動,融入本地社會?
天未亮,尼泊爾裔的搭棚師傅Dharam已經準備出門上班。
居港尼泊爾人Dharam Sarki:「這是我們的宗教儀式,我日間會拜神和拜祖先。」
Dharam的祖父,曾經是駐港啹喀兵,他2009年來港定居,現在和太太、三個子女,一家五口居於元朗。
沙爸爸:「我沒有學歷、沒有證書,所以要在地盤工作,其他工作較低薪,不足以維持家庭生計,但我對子女有信心,因為他們成績好,他們會考進大學。」
爸爸上班後,交由媽媽照顧家中,三個子女都專心溫習,長子Rabin沙迪比讀中三,二女Ranjana沙迪娜讀中一,跟哥哥同一間中學。
沙樂行:「她甚麼甚麼,知不知道怎樣做才好」
讀小六的弟弟Rohan沙樂行,對著中文功課就有點煩惱
沙樂行:「我不是全部懂,三個問題懂(今天的功課是否特別難?),是,因為老師沒有教我他說我們要......嘗試。」
想學好中文,樂行日常都把握機會練習,希望努力融入社區。
沙樂行:「我嘗試理解那些紙牌,寫甚麼,多少錢買多少份量。」
媽媽不懂廣東話,他亦嘗試協助。
沙樂行:「這個請問,這個多少? 兩『公』…兩斤。」
沙樂行:「我想多說中文,如果去買東西要說中文,就可以練習,我喜歡在香港居住,因為香港是個特別的地方。」
全香港住了二萬幾個尼泊爾人,他們面對甚麼挑戰?星期日晚的《經緯線》,會帶大家了解他們的生活。
《經緯線》報料電郵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