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Diary】根據《基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而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發布嘅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由2002年嘅第18名,至2020年已下跌至第80名,究竟香港嘅傳媒定位、新聞價值以及歷史地位係點呢?今日我就同A姐嚟到香港新聞博覽館(舊址為必列啫士街街市),如果帶埋小朋友嚟,更加可以從參觀學習,了解一下香港嘅新聞發展啦!
香港新聞博覽館前身為必列啫士街街市,以包浩斯風格設計,樓高兩層設有26個魚類及家禽檔位、33個肉類及蔬果檔位,係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後來活化成香港新聞博覽館,更加係亞洲首間以新聞為主題嘅博物館。館內除咗介紹香港新聞,亦有保留街市原有嘅「劏雞房」同「豬肉枱」。
一入到嚟博物館,就被「當記者要有所為,更要有所不為」呢句說話所感動!
常設展覽廳
樓高兩層嘅香港新聞博覽館,分為唔同部份:報紙、電台、電視、資訊抗疫症、新媒體、財經新聞、香港新聞業百年變遷、娛樂、體育及賽馬新聞、新聞體驗區、香港新聞博覽館的誕生、當日頭條今日歷史、孫中山先生與此地結緣等。
報紙
當時好多嘅報館同印刷公司都喺必列啫士街街市一帶,包括:《南華早報》、《中國日報》、《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大公報》、《新晚報》、《文匯報》等,而香港第一份華人資本嘅報紙,就係1874年創刊嘅《循環日報》喇!喺當年資訊未係咁流通嘅時候,當年除咗有中文或英文嘅日報,更設有晚報同號外,以發送最update嘅訊息。聽就聽得多嘅執字粒,呢度都有介紹,真係嘆為觀止!聽導賞員講,原來做執字粒嘅員工,可能小學都未畢業,字都唔係識幾多個,但又要喺時間唔多嘅情況下,喺密密麻麻嘅字庫中,執好字粒再趕住去印刷。而佢哋雙手都會充滿黑色油墨,所以行內被稱為「黑手黨」。
電台
細細個唔知你哋有無聽住收音機瞓嘅習慣呢?香港嘅電台發展由AM頻道,至FM頻道,到依家嘅數碼頻道,頻道選擇都唔少㗎!
電視
香港新聞博覽館展出唔同電視台嘅咪,包括無綫電視、有綫電視等等,甚至永恆嘅亞洲電視同已結業嘅佳視都有。而當年嘅攝錄器材原來係咁大部架,真係辛苦一班新聞從業員喇。另外,考吓你,知唔知香港首次做現場直播嘅新聞又係邊次事件呢?(想知就去參觀香港新聞博覽館啦)以當年嘅科技,原本做現場直播嘅器材,係咁大部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