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美國關稅戰對全球影響逐漸浮現,來自澳洲的專業電影攝影機生產商Blackmagic Design原本計劃於美國得州達拉斯設立製造工廠,擴展在美國的營運版圖,但因為美國實施的關稅政策,令成本大幅上升,Blackmagic 表明經濟效益已不如預期,叫停該發展計劃。
Blackmagic 原先期望透過在美國生產,深化與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合作關係,亦可改善公司的全球供應鏈部署。Blackmagic發言人Patrick Hussey向《The Verge》表示,「若我們在美國設廠,這些零件進口將要繳納高額關稅,抵消原本預期的節省成本效果。」
Blackmagic所使用的半導體與電路板等零件,大多來自美國供應商,但零件實際製造地點仍集中海外,所以受美國關稅影響極大。Blackmagic將部分產品重新調整生產地點,減輕對消費者的影響,Patrick Hussey表明,Blackmagic將暫緩在美國設廠的決定,如果未來有更多零件能夠當地生產,設廠計劃或可以重新啟動。
Blackmagic調整產地降低成本,但仍難免上升,她們已將部分新增成本轉嫁至美國消費者,公司最新推出的Pyxis 12K攝影機,原先定價為5,000美元,後因關稅影響加至6,600美元,最終經過調整產地後回落至5,500美元。產品在其他市場,包括香港的售價未受影響。
美國一度將智能電話、電腦與其他電子產品暫時豁免關稅,但攝影器材並不在其中。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明,未來「一、兩個月」好有可能公布半導體關稅,最近獲豁免的貨物品項將一併納入徵稅。貿易代表格里爾更表示,這些豁免新項只是由「對等關稅」轉移到「國家安全關稅」的體系,預期會涵蓋半導體。這些政策變數無疑進一步加深Blackmagic等企業在美國發展布局的不確定性。
目前企業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巨大變化面臨大挑戰,美國關稅政策原意是促進當地製造,但不少企業反映,與其在美國設廠,不如轉向稅率較低的國家更具成本效益。CNBC調查指,61%受訪企業傾向將營運遷往低關稅國家,另有81%企業表示,若在美國設廠將傾向以自動化生產取代人力,美國關稅政策能否如預期製造就業成為一大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