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烏克蘭成美俄歐政治角力戰場

烏克蘭成美俄歐政治角力戰場

【now新聞台】烏克蘭這場政治危機持續三個月,一度出現曙光,但政府和反對派遲遲未能就組成過渡政府達成共識,總統亞努科維奇立場再度變得強硬。分析指,跟俄羅斯從中作梗有關,亦突顯出俄羅斯、美國和歐盟三方的政治角力。

繼04年爆發橙色革命後,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去年11月開始,再成為反政府示威大本營。

廣場內一片旗海,除了國旗還有歐盟旗,抗議總統亞努科維奇放棄與歐盟簽定貿易協議,轉投俄羅斯懷抱,要求亞努科維奇下台。

示威者聲勢浩大,更多次與防暴警察激戰,造成多人死傷,局勢瀕臨失控。

亞努科維奇立場一度軟化,與反對派領袖會晤,同意組成過渡政府,並且將立場親俄的總理撤職。不過,這個舉動惹起克里姆林宮不滿,上月突然叫停向烏克蘭購買30億美元債券的計劃,被視為向烏克蘭施壓。

隨後,亞努科維奇對反對派立場就轉趨強硬,在組成技術官僚聯合政府的談判上,採取拖字訣,至星期三凌晨,更大舉武力驅趕獨立廣場的示威者。

就在清場前數小時,俄羅斯向烏克蘭提供2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相信俄羅斯想拉攏烏克蘭,不要向反對派讓步。

烏克蘭政治危機不單成為俄羅斯和歐盟之間的政治角力,加入戰團的還有美國,三方都希望加強對烏克蘭的影響力爭取最大利益。

不過,理應同一陣線的美國和歐盟,至今不單未公布聯手經濟援助烏克蘭的方案,兼且未擊退對手便先內哄。早前有錄音曝光,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出言侮辱歐盟。

至於極力爭取地緣政治優勢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總值150億美元的資助、借貸和低價天然氣等,以銀彈攻勢利誘烏克蘭。

兩國外長早前亦發聯合聲明,指責歐洲煽動示威和騷亂。這場歐美俄政治角力,似乎目前最大勝利者是俄羅斯。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