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十一年的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完工,當局剛剛完成第一次調水試驗,把江蘇揚州的長江水運往北方長期乾旱缺水的省份,造福大約一億人。
南水北調的起點是江蘇揚州水利樞紐,東線一期工程就是通過34座泵水站,將長江水,抽進京杭運河,水位升高七米,令運河流向轉為由南向北。
運水量每秒500立方米,即等如一列有十節車卡的火車,沿沿不絕將水運到北方,大約二十天便可以到達魯北地區。一天的運水量,可讓北京城使用十五天。
由於地理分布關係,內地長久以來都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水北調工程可令淮河下游、黃河下游、海河下游、山東半島的民眾以後也可使用長江水。
這樣便可解決山東、江蘇、安徽三省共21座地級市,及71個縣市區的水源短缺問題,間接受惠人數近一億。
2002年啟動的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一期工程幹線全長超過1400公里。由江蘇揚州出發,到達山東的東平湖,再兵分兩路,一個通過黃河直去天津,另一條路線就向東到山東的煙台和威海。
有專家曾經提到,工程真正難處在於解決污染問題,所以當局投資過百億元人民幣,治理污染,直至今年三月才正式完工,而今次的試驗過程,調水量多達3400萬立方米,超過兩個西湖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