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是怎樣發展成為全球主要製冰毒工場呢?
《華盛頓郵報》報道,北韓毒禍始於90年代,當時北韓鬧飢荒,嚴重至瀕臨爆發內亂,促使平壤政府決定,為孤立的經濟打開一條小小裂縫,容許在中韓邊境進行有限度的黑市貿易,賺取外匯購買糧食。
平壤選擇製毒販毒這條賺錢捷徑,當局自設大型工廠,大量製造冰毒,偷運至中國再轉售圖利。
有南韓報章更曾報道,平壤政府要求派駐外地的外交人員協助販毒。每名外交人員要帶同20公斤毒品出國,大約賣到30萬美元。
平壤政府有一個名為39號房的秘密辦公室,專門管理這些非法賺到的錢。北韓每年販毒的收入,估計達到1至2億美元,成為金氏王朝一切享樂、以至北韓武器計劃的滾滾財源。
不過,20年來情況失控,原用以出口的毒品回流返北韓國內,導致很多北韓民眾都染上了毒癮。
其中一個原因是,糧荒稍為緩解後,北韓又出現嚴重藥物短缺。北韓民眾教育水平不高,迷信民間偏方,誤信毒品亦有藥療作用,容易得到的冰毒就成為他們的藥物,不少人因此染上毒癮。
學術期刊《北韓評論》形容,北韓正爆發冰毒瘟疫,尤其是在北部省份,幾乎每名成年人都曾吸食冰毒,估計最少四至五成人有嚴重毒癮。《北韓評論》指出,和中國接壤的咸鏡北道,毒品問題最為嚴重。
《華盛頓郵報》的評論指,平壤政府對民眾吸毒束手無策,一方面要繼續製毒賺錢,不願關上做生意的黑市管道,卻又無力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