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鄉之稱的意大利威尼斯,每當遇到潮漲,市內都會水浸,當局在十年前開始建造的堤壩,星期六完成初步測試,有望解決當地水災問題。
這些場景對威尼斯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自二十世紀初,威尼斯因為陸地下沉,以及亞得里亞海的水位上漲,導致威尼斯潟湖潮漲的次數,大幅上升,一到冬天,威尼斯便常常水浸。
1966年11月,市內水位更加高至接近兩米,五千人無家可歸,威尼斯遭受嚴重破壞。這個令威尼斯如此煩惱的問題,現時可能有解決辦法。
當局星期六成功測試這些堤壩,總共有七十八個水壩,組成四道水閘,有望在天文大潮的時候,在三個港口,分隔亞得里亞海和威尼斯潟湖。
在水位正常的時候,水壩便會注滿水,沉下海底。一到潮漲,海水水位去到一百一十米高,工作人員會用壓縮空氣,排出堤壩內的水,那麼堤壩便可以升起,擋著海水湧入潟湖。
這些每個重三百噸的堤壩,預計可以在未來一百年,阻擋到三米高的潮水,海水的水位上升六十厘米,亦可以應付到。
堤壩在十年前開始建造,但受經濟危機影響,當局缺乏資金,要延到現在才可以進行測試,目前已完成八成工程,預計在2016年落成,整個項目相信耗資接近五十五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