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團隊全方位爭取國內外支持向敘利亞動武,一旦未能扭轉社會反戰的態度,國會很大可能會否決動武提案,嚴重影響奧巴馬未來三年的外交政策。
奧巴馬的俄羅斯之行目標明確,希望爭取二十國集團最少一半,即十個國家及歐盟等組織,支持向敘利亞動武。
目前除了澳洲、加拿大、法國及土耳其公開聲援出兵,失去國會授權的英國只能開腔支持,其他國家取態未明朗。
一般相信日本、沙特阿拉伯、南韓等傳統盟友,因一早已譴責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要爭取它們支持並不困難。
教宗方濟各則促請廿國領袖,放棄以軍事行動解決敘利亞問題。意大利就表明,不會在未得聯合國安理會支持下動武,中、俄亦態度鮮明,反對出兵。
而德國、印度、印尼這些國家的取態,就對奧巴馬會否功敗垂成有關鍵作用。
另一方面,美國嘗試以數字反駁軍事行動得不到國際支持的講法,強調全球超過八十個國家及組織譴責化武襲擊,當中三十多個將矛頭指向巴沙爾。另外,阿爾巴尼亞、科索沃、丹麥、波蘭和羅馬尼亞這五個國家更支持出兵。
奧巴馬在俄羅斯期間,亦未敢放鬆對國內的游說。他多次與國會議員通電話,爭取對方投票支持,但多個調查顯示,同意出兵的議員只是佔少數,大多數人猶豫未決。分析認為參眾兩院下星期的表決,將會左右白宮未來三年的外交取態。
一旦議案遭到否決,奧巴馬會面對兩難局面。如果堅持出兵,會顯得莫視民意,白宮以後決定重要外交政策時,亦未必會再考慮國會意見。如果奧巴馬放棄動武,必定會惹來敘利亞及盟友嘲笑,嚴重削弱美國的強勢外交,伊朗更可能借機開發核武,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戰事亦可能受拖累,撤兵變得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