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美成功截聽阿爾蓋達通訊避恐襲

美成功截聽阿爾蓋達通訊避恐襲

美國因應恐襲威脅,繼續關閉19間位於中東和非洲地區的使領館。英法德等多個歐洲盟友都提升防範措施。

紐約時報披露,當局是罕有的截聽到阿爾蓋達領袖札瓦希里和阿拉伯半島分支領袖通訊,談及具體襲擊日期,才倉卒下令關閉使館 。

美國紐約時報披露,觸發歐美國家決定大規模關閉駐外使領館的原因,是美國情報部門在上周,成功截聽到身處巴基斯坦的阿爾蓋達領袖札瓦希里,和組織的阿拉伯半島分支領導人烏哈希的通話。

當時札瓦希里下令策劃一項恐怖襲擊,日期指明是上周日,但通過中並無談及襲擊地點。

由於過往很少有阿爾蓋達的頭號人物,直接和下屬談及具體的行動細節,當局大為緊張,立即採取應對措施,關閉中東和非洲地區超過20間使領館,減低風險。

紐約時報指,他們周五已經獲得這項消息,但因應當局要求,當時未有透露有關恐怖分子的身分。

恐襲警報仍未解除,被指為高危目標的也門首都薩那,美國駐當地大使館周六前都不會重開,門外有重兵把守。

英國就跟隨美國,決定延長關閉大使館直至本周末開齋節假期結束,外交部指出因安全考慮,已經撤走部分使館職員。

除了英、美、法、德之外,挪威亦宣布,暫時關閉駐中東和非洲十多處地方的使領館。

由於周三是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美國大使館遇襲十五周年紀念,所以非洲亦被視為是恐襲高危地區,擔心阿爾蓋達可能會趁機再次發動襲擊。

1998年,美國駐肯尼亞及坦桑尼亞的大使館,同一天先後遭到炸彈襲擊,共造成超過200人死亡,4000人受傷。

美國周日宣布,再關閉多四間的大使館,全部都是位於非洲,包括駐盧旺達、布隆迪、馬達加斯加和毛里裘斯的大使館。

白宮不肯進一步透露所得到的恐襲情報細節,但指情報顯示襲擊威脅會持續到八月底。

國務院指,暫時未能公布下階段的措施,但會繼續分析蒐集到的情報,再作出相應行動。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