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揭露當局的稜鏡計劃,引起國際嘩然,但有報道指,美國監控規模龐大,斯諾登披露的只是美國情報網的冰山一角。另外,彭博報道指,有數千間企業同當局合作,自願提供用戶資料,換取機密情報。
美聯社訪問多個通訊同情報專家,指出稜鏡計劃只是美國政府整個情報網的冰山一角,隱藏在民眾背後的監控計劃,比斯諾登披露的更深更廣。
報道指布殊政府在911事件之後,授權國安局開始監控經加州三藩市,接入美國的海底光纜,提取大量的數據。
這些數據包羅萬有,包括電話通話、上網紀錄,甚至銀行交易紀錄。有情報官員透露,雖然當局按例不可以竊取美國人的通訊內容,但就無限制當局無限期儲存這些資料,在特定的伺服器,一旦當局懷疑某些資料同犯罪行為有關,一樣可以申請法庭搜令,將資料解密。
而稜鏡計劃的作用,在於協助當局將收集到的大量數據整合,成為有用的情報線索,再向互聯網公司索取通訊內容,及詳細資料作調查,換言之,民眾的通訊資料,在進入互聯網公司伺服器之前,一早已經墮入情報部門的法眼 。
國會在07年通過保護美國法案,將這個計劃納入法律框架。當年仍然是參議員的總統奧巴馬,曾投下反對票,但他上任後就改口,讚揚計劃有效保護美國安全。
多間互聯網公司連日解畫,否認應政府要求交出有限的資料,等同出賣用戶。
但彭博就引述多個消息人士指,其實有幾千間包括互聯網公司同金融機構等的企業,一早同情報機關以及軍方達成協議,自願提供敏感資料,以換取機密情報。
消息指,微軟在發現自家產品出現漏洞時,向外公開修補方案前,已提早通知當局,令政府可以及早防範之餘,亦可以透過這些漏洞,攻擊同入侵恐怖分子,甚至是外國政府的電腦系統。
英特爾旗下的防毒軟件,更加會定期收集黑客的資料同發動互聯網攻擊的地點,進行分析再轉交給當局跟進。
而當局就會向這些合作企業提供情報,例如在10年谷歌遭到黑客攻擊後,向他們披露有關攻擊與解放軍有關。
美國幾間主要的通訊商,在參與政府計劃前更加獲得司法部長白紙黑字保證,不會因提供資料而負上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