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美國政府秘密監控民眾通訊的前中情局僱員斯諾登,他所屬的美國國防合約外判公司宣布解僱他。事件亦蔓延至外交層面,歐洲議會召開緊急會議,有議員批評美國的做法,擔心歐洲民眾亦成為監控對象。
有美國官員透露,當局正在進行內部調查,檢視斯諾登爆料後帶來的風險,亦會徹查為何外判公司的職員,可以復製大批屬於國家高度機密的文件而不被發現。
司法部亦正對事件進行刑事調查,考慮控告僱用斯諾登的外判公司博斯艾倫洩露機密。
博斯艾倫就率先與斯諾登劃清界線,發聲明指斯諾登的所作所為令人震驚,以「違反公司的操守守則和政策」為由,解僱只是入職不夠三個月,年薪超過十二萬美元的斯諾登。
除了美國政府外,涉及事件的多間互聯網公司,亦被外界批評向政府屈服,出賣用戶。
互聯網搜尋器谷歌就在網上,公開致司法部長霍爾德和聯邦調查局長米勒的信件,請求披露更多當局向他們索取用戶電郵和其他資料的次數,證明他們並不是隨便向政府大開方便之門。
微軟亦發聲明,呼籲當局容許互聯網公司增加這方面的透明度,有助公眾了解和討論情報監控問題。
情報機關和保安部門的官員會再向國會兩院議員,解釋政府的情報計劃和政策。參議院一個跨黨派小組就正準備提出草案,要求當局將簡稱FISA的國外情報監控法庭的裁決和指令解密,讓公眾知道更多關於個人資料向政府披露的資訊。
民權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就向紐約一個聯邦法院入稟,控告包括國家情報總監克拉柏和國防部等多個部門,指揮監控計劃的官員,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有關保障言論自由和第四修正案有關保障國民私隱的條文。
事件的影響亦蔓延至外交層面。美國政府明言棱鏡計劃的目標是外國人和在海外的動靜。歐洲議會召開會議討論事件,有議員擔心歐洲人的私隱被侵犯。
德國內政部長弗里德里希就認為,美國多年來提供大量可靠的反恐情報,按慣例他們都不會詢問對方情報來源。
有分析就認為,歐洲國家既要滿足國民對保障私隱的要求,又不敢得罪美國這個重要的情報來源,處境相當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