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湖南有色金屬之鄉生產鎘米

湖南有色金屬之鄉生產鎘米

本台日前曾報道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不肯公佈重金屬「鎘」超標的米,或米製品的來源和品牌。直到外界猛烈批評後,當局才擠牙膏式公佈有問題的米大部分來自湖南。湖南官方人士直言,今次事件揭露當地政府陷入難以先治理污染、再種植的困局。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抽驗結果顯示,樣本中有四成四的米或米製品,重金屬鎘含量超標,在各方壓力下,局方分兩次公佈涉及的食店、品牌和廠家名單。

而在共八個不合格的批次中,有六個都是來自湖南的攸縣和衡東縣,而這兩個縣分別位於湖南重工業城市株洲市和衡陽市,都是有色金屬之鄉。

其中株洲是全國聞名的重工業城市,不單是中國電力機車之都,亦是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令當地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嚴重。

內地傳媒報道指,其實株洲多年前已曾提出一籃子的重金屬污染治理措施,但效果仍有待加強,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很難對一些大型國企開刀。

湖南一名官方人士亦稱,當地的環境治理導致大筆欠賬,近年政府雖然有所重視,但這些治理措施只是暫停或減少污染,而過去數十年沉積的污染在短期內根本沒有辦法消除及解決。

他亦表示,地方政府現在已陷入兩難,一方面污染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情況,但另一方面,湖南作為全國重要的稻米生產銷售大省,很難實行「先治理、再種植」。

統計數據顯示,湖南全省受到礦毒和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達到約二萬八千公頃,佔全省總面積的一成三。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