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被洗倉的風暴,最先由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開始。三月以來,有逾20間在美國上市的中資股,因帳目問題被停牌或除牌。
內地民營企業帳目問題愈鬧愈大,多家民企被質疑帳目有問題,甚至有「賺錢之神」之稱的保爾森,所投資的嘉漢林業亦被指誇大資產。
事實上,不少於美國上市的民企確實隱藏不少問題。以一家叫做「中國生物」的上海旗艦店為例,其生產及銷售益生菌保健產品,三年前在美國借殼上市,但店舖已於去年底停止運作,現時變成了遊戲機中心;另一間位於浦東的門市,亦已經變成時裝店。附近商戶指,店舖的保健產品生意一直不好,銷售手法亦有問題。
「中國生物」上市後聲稱門店數目不斷增加,但公司突然在去年第三季業績表示,三個月內關閉了95個門市。去年八月,專門沽空內地問題企業的香櫞研究已經發表報告,質疑「中國生物」指在內地有逾100間門市是誇大,公司最終在兩周前被勒令停牌;而替公司做審計的香港會計師更宣佈辭職。本台曾嘗試向「中國生物」了解情況,但未能取得聯絡。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鮑大雷指出,民企頻頻出現誇大帳目,與民企老闆在公司內獨攬大權有關。他又指,多個出現問題的企業都是借殼上市,認為監管當局應盡快提高借殼上市新股的審計要求,才能保障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