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被沙漠包圍的寧夏是全國唯一全境位於黃河流域的區域,得益於黃河水灌溉農業及支撐產業發展,另外治沙及防沙成效顯著,成功將沙漠後退20公里。
黃河奔騰,滔滔入海——寧夏有黃河之利,水利工程亦側重引水灌溉。其中處於黃河上游最後一個峽谷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在1958年起興建,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以灌溉、發電為主,同時兼顧防洪等功能,結束當地兩千多年無壩引水灌溉的歷史,目前七成糧食都是通過黃河水灌溉而生,力保中國西北糧倉供應。
寧夏水利博物館館長陸超:「它從無壩引水變成有壩引水後,成倍的增加了我們灌溉面積,從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190多萬畝,直到我們現在寧夏有600多萬畝就是引黃灌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一方面就是農業發展灌溉面積擴大,一方面還支撐我們產業的發展,包括我們生態和城市供水的發展。」
寧夏被沙漠包圍,其中最近的白芨灘,距離黃河只有5公里。為防大量泥沙進入影響黃河安全,這裡自1953年成立治沙試驗站,1985年起改為保護區。經過長期摸索實踐,有效利用草方格固沙、灌木造林等技術,把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不足百分之一,提升至逾四成。
白芨灘管理站站長王小林:「三代治沙人70多年的,就是堅持不懈的防沙治沙。咱們一共70年來,一共治沙造林了70萬畝,然後沙漠就後退了20多公里,所以說咱們從防沙治沙這塊,可以說是黃河的水更清澈了,這邊的大風天氣相對減少了。現在降雨量隨著植被的增多,這邊的降雨量也逐年的在增加。」
白芨灘保留了兩萬畝沙地沒有造林治沙來作為對照區,並定期舉辦科研活動,讓學生等來學習治沙技術。
草方格是其中一個固沙方法,將長度不低於60公分的乾稻草插入沙中,深度要有15公分,每個格一米乘一米大,這樣沙就不會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