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教宗良十四世|新名號料有深意 冀延續良十三世社會教義精神

教宗良十四世|新名號料有深意 冀延續良十三世社會教義精神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教宗良十四世|新名號料有深意 冀延續良十三世社會教義精神

【Now新聞台】新教宗選用良十四世為名號,外界將這個選擇視為他希望延續前任教宗良十三世,推廣社會教義方針的象徵。

新任教宗在秘密會議中當選後,首要之務就是選擇自己的教宗名號。以新名號代替教宗本名的做法,早在第一任教宗聖伯多祿時已經出現,而教會早期有部分教宗另取名號的原因,是其本名源自其他宗教信仰,這項傳統在公元955年成為慣例,並一直流傳至今。

大多數教宗均在歷任教宗中選擇自己的名號,以示對前任教宗的尊重、景仰及認同,亦象徵著希望能跟隨其步伐;不過亦有教宗打破慣例選用新的名號,包括希望效法主張儉樸的「聖方濟各」、關懷貧苦大眾和造福窮人的已故教宗方濟各。

教宗名號更可以由兩個名字組成,1978年成為教宗的盧恰尼,為強調他希望延續若望廿三世及保祿六世的路線,選擇了若望保祿為名號,而他的繼任人若望保祿二世亦繼承了這個名號。

一眾名號當中,哪一個最受教宗歡迎?教廷資料顯示,最多教宗選用的名號是若望,共被選用23次,其次是被沿用16次的本篤及國瑞。

隨著新教宗普雷沃斯特選擇良十四世為名號,「良」成為使用次數第四多的名號。有傳媒分析,他之所以選擇這個名號,是為紀念百多年前帶領天主教會度過危機的前教宗良十三世,他在19世紀末發表的《新事通諭》聚焦工人權利、資本主義衝擊以及社會公義。外界估計,良十四世希望延續他推廣社會教義的方針。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