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餃子起源|擁2500年歷史 山東滕州曾出土春秋時期有餡「三角形食物」

餃子起源|擁2500年歷史 山東滕州曾出土春秋時期有餡「三角形食物」

【Now新聞台】餃子,一種在民間源遠流長,更是家家戶戶逢年過節的必備食物,然而近日因為一間南韓食品公司成功在美國申請餃子的外觀專利,引發內地網民激烈反彈,狠批相關做法是竊取「中國文化」,更有不少人爭相發文要為「中國餃子」正名。

究竟餃子的起源在哪?或許有人覺得民間的說法流於空談,不如看看內地官媒新華社去年一篇題為《從春秋到春節:餃子中包裹的中國故事》文章,詳述了餃子的起源。

文章提到,「春節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牽動著許多中國人心中無比溫馨的記憶」,象徵了民眾和睦團聚和對新一年的美好祈願。在北方,不同的餃子餡更有不同的寓意,例如芹菜餡意謂「勤奮上進」,而韭菜餡則有「長長久久」之意。

文中引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介紹,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餃)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而關於餃子最早的文獻記載之一,可見於南北朝時期文學家顏之推:「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考古學界更將餃子的起源再往前推,追溯至春秋時期薛國的都城所在地、即山東滕州,這也是民間將餃子源起於山東之說的由來。文中引述山東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副主任王冬梅介紹,考古學者在1978年對薛國故城遺址進行了重點發掘,發現約2500年前的薛國國君的墓中擺放著28件青銅禮器,當中在一件銅簠被打開時,看到其中擺放著狀似水餃的食物,「其中排放著黃色的三角形食物,長邊大概有5到6厘米,外觀酷似水餃……裡面餡狀屑物」。

文章又指,四川博物院藏有一件重慶忠縣塗井崖墓出土的東漢至三國時期的庖廚俑,廚師神態輕鬆,身前的案板上食材豐富,有魚、豬、羊等,羊頭的旁邊是一枚清晰可辨的餃子。另外,在重慶至今亦已發現了10多件帶有餃子的庖廚俑。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