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當國際持續聚焦加沙、俄烏戰事時,膠著十多年的敘利亞內戰,戰局突然翻天覆地。分析指,巴沙爾政權的主要盟友伊朗、俄羅斯受各自戰事牽制,是令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能夠乘勢而起的關鍵之一。
內戰纏繞十多年,掌權半世紀的阿薩德家族政權十日之間潰敗,反政府武裝部隊從北部重鎮阿勒頗,中部交通樞紐霍姆斯一路南下,長驅直進首都大馬士革,士氣低落的政府軍全程幾乎不戰而退。
2000年繼承亡父阿薩德接掌敘利亞的巴沙爾維持高壓統治,在阿拉伯之春浪潮下鎮壓示威,最終在2011年引爆內戰。巴沙爾多年來依賴俄羅斯、伊朗、黎巴嫩真主黨維持對敘利亞的掌控,但近期俄烏、加沙戰事令主要盟友自顧不暇,疲弱的政府軍頓失靠山。
有卡塔爾外交官員批評,巴沙爾未能趁戰況膠著多年建立管治、取信於民。分析形容,面對高壓統治、體制腐敗,軍兵待遇差、經驗少、看不見出路,自然無心作戰,結果兵敗如山倒。
相反,主導這輪南下攻勢的反政府武裝「沙姆解放組織」,軍紀和裝備均有所進步。這支部隊前身被視為極端組織阿爾蓋達的敘利亞分支,到近年積極「洗底」劃清界線,採納更世俗化方針,著力外宣、備戰。
雖然部隊至今仍被美國、土耳其等定性為恐怖組織,但獲土耳其支持的反政府敘利亞國民軍,戰事期間一直有與沙姆解放組織密切合作。
但內戰局面在這次變天攻勢後,不見得明朗化,面對內部、鄰國、西方混亂的各派陣營角力下,敘利亞未來政權去向仍暗潮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