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的軍隊出名是非洲最強,但營救行動最終以血腥收場,分析認為,當局原本是想以速戰速決策略,表現出有駕馭恐怖分子的能力,避免影響國家賴以生存的石油業。
這次營救行動以血腥收場,是外界意料之外,因為阿爾及利亞的軍隊,被譽為是非洲最強。91年爆發的內戰,阿爾及利亞政府軍,用了十年,最終擊敗反對的伊斯蘭勢力。十萬人喪生的代價,令阿爾及利亞軍隊變得配備精良和強大,而且擅於沉著應戰。
自利比亞前領袖卡達菲倒台,大批軍火流入阿爾蓋達組織手中,令非洲的伊斯蘭恐怖勢力坐大後,阿爾及利亞更成為打擊這股勢力的龍頭。
它和馬里、尼日爾和毛里塔尼亞,成立聯合情報基地,上星期又聯同利比亞、突尼斯簽署聯合聲明,承諾加強邊境安全。
阿爾及利亞在人質事件上,表現出一貫強悍作風,一早表明不會跟恐怖分子談判、交易。分析相信,阿爾及利亞是希望速戰速決,以免影響經濟。
能源蘊藏量豐富的阿爾及利亞,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是國家經濟支柱,但相比其他非洲國家,仍然處於待開發狀態,所以得到不少外國企業青睞。由於今次的人質涉及多國家,政府希望展示出當局有能力、控制國內武裝勢力,向外資派定心丸。
但事件已令部分外資,重新審視在當地的發展部署。其中今次出事的天然氣田所屬的英國石油公司,已決定暫時將派駐當地的員工,逐步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