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這場冷戰以來最大換囚行動,背後經過大量幕後談判及角力,歷時兩年才完成。美國證實,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原本是其中一名換囚對象,但他在談判期間死亡。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展開大型換囚行動,令聚焦巴黎奧運的鎂光燈,轉向這宗冷戰以來最大換囚交易。俄羅斯及西方各有盤算,當中的談判細節有如小說般曲折。
事件可以由這個關鍵人物、俄羅斯特工克拉西科夫說起。克拉西科夫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心腹,2019年在德國因為殺死一名車臣異見人士被判終身監禁後,普京要求官員想辦法讓他回國。
2022年,俄羅斯提出釋放美國海軍前陸戰隊員惠蘭,換取克拉西科夫獲釋,但美國及德國當時興趣不大,理由是擔心會令俄羅斯更熱衷於「人質外交」,亦不想將職業殺手放虎歸山。美德兩國就向莫斯科提出釋放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但俄羅斯表明,除非克拉西科夫獲釋,否則不會與西方交易。
換囚談判陷入拉鋸之際,《華爾街日報》記者格爾什科維奇去年3月在俄羅斯被捕,美國總統拜登罕有公開提到,會認真考慮與俄羅斯交換囚犯。
雖然俄烏戰事影響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但換囚談判仍然透過不同管道秘密進行。白宮官員、美國外交官及中央情報局人員穿梭歐洲及中東國家,尋找願意參與換囚行動的國家。
普京今年二月接受美國霍士新聞專訪時,首次公開表明不排除格爾什科維奇可以返回美國,但要視乎美方有甚麼「貢獻」。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普京專訪播出的同日,飛往華盛頓白宮與拜登商討換囚名單,當中包括克拉西科夫、納瓦爾尼及格爾什科維奇;但在普京打「開口牌」之後數天,納瓦爾尼在北極流放地的監獄死亡,事件衝擊拜登政府,但美俄很快重回談判桌。
俄羅斯在7月突然提早超過三星期,再度開庭審訊格爾什科維奇,經過三日閃電式庭審,最終判他監禁16年。俄羅斯過往參與換囚行動,一定要先完成相關人士審訊,今次判決向外界傳達強烈訊息,換囚行動如箭在弦。
拜登在7月21日向全球宣布退出逐競連任前一小時,他致電斯洛文尼亞總理,確保他會赦免換囚犯行動中其中一名俄羅斯囚犯,令這場世紀換囚行動得以正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