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處理廚餘是一個棘手問題,近年不少地方都藉助一種名為黑水虻的雜食性昆蟲幫手。黑水虻除了能大量消化廚餘,其生命周期每個階段都可利用,有人形容牠是自然中僅次於蜜蜂、對人類有益的昆蟲。
不要看牠們這個樣子,以為牠們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蛆蟲,牠們其實是可以幫忙處理大量廚餘的黑水虻。
工作人員會先從廚餘挑出不能吃的膠袋、垃圾和骨頭,將剩低的廚餘攪碎,經過一兩日發酵,黑水虻就可以吃大餐。
在台灣,1年的廚餘量有135萬公噸,以往依賴豬去消化,但2019年爆發非洲豬瘟,有地方就開始用黑水虻消化廚餘。去年5月更成立「黑水虻去化廚餘聯盟」,推動以黑水虻處理廚餘。
以嘉義縣梅山鄉為例,每天產生大約300公斤廚餘,以自然腐爛轉成有機堆肥的話,需要3至6個月,而且碳排放量高。在縣政府補助下,當地清潔隊藉助黑水虻,每天吃掉近200公斤的廚餘,期間的碳排放量亦低,可謂非常環保。
除了廚餘,黑水虻還有其他作用。清潔隊指出,黑水虻的生長周期約28至35天,幼蟲時期可以大量吃掉廚餘,消化後排出的糞便是很好的天然有機肥料;長大後的蟲體可以餵鷄、餵魚,還能夠提煉蟲油製成化妝品。生命周期每個階段都可以利用,又不會產生太多碳排放量,符合淨零碳排和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的國際趨勢。
嘉義縣縣長形容黑水虻是自然界中僅次於蜜蜂、對人類有益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