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印度周末將舉行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印度總統府早前致函G20來賓,邀請他們周六出席晚宴,信中的總統頭銜用了國際間少用的國名「巴拉特」,引發爭議。
美聯社報道,「印度」與「巴拉特」都是這個國家的官方名稱,「印度」源於外國語言,「巴拉特」則是梵語詞彙,意思是「尋找光明和知識的人」,是目前莫迪政府推動要改用的國名,政府可能於本月稍後舉行的國會特別會議上提出更改國名的決議。
從網上圖片可見,在印度總統府發出的G20晚宴邀請函中,女總統穆爾穆的頭銜用了「巴拉特總統」,而不是「印度總統」。
印度於1947年結束英國二百多年的殖民統治,執政印度人民黨指出「印度」此名稱是在殖民時期前期引入,有奴隸的意味,而「巴拉特」是古代梵語,更能反映印度傳統歷史。
不過在野黨指出憲法已列明「印度」和「巴拉特」相通,根本不存在任何憲法爭議,認為改名是愚蠢和多此一舉。
美聯社指,今次的國名爭議相信源於今年七月多個在野黨宣布成立聯盟,聯盟的英文名稱縮寫是「INDIA」,合起來正正是「India」、「印度」一詞,自此有執政黨官員要求改國名為「巴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