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褸輕巧又溫暖,是不錯的禦寒衣物。很多人知道羽絨是鵝毛,但未必知道有生產商採集鵝毛的方法,原來十分殘忍。
羽絨非常保暖,下雪也不怕冷。不過,大家溫暖幸福的感覺,可能是由鵝的極大痛苦換來。
美國動物福利研究所和瑞典一間電視台發現,活剝鵝毛製造羽絨,在匈牙利、波蘭及中國仍然非常普遍,這三個國家生產的羽絨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五至八成。
工人徒手剝毛,很快便完成一隻。不過,一隻鵝一生不單經歷這種痛苦一次。以白鵝為例,直至牠生長至26周送往屠宰前,便要被剝毛三次。每次剝毛後,工人會用針線縫好傷口,但完全不使用麻醉藥。
人手活剝的鵝毛質素,據說較用機器在死鵝身上剝取的好。由鵝的腹胸剝出來的毛品質最好,每公斤售價超過270港元。製造一件羽絨,大約需要三至四隻鵝的毛。 不過,羽絨業反駁說,活剝鵝毛是很少有的事。
消費者可否不購買這種羽絨褸呢?答案是近乎不可能。因為連羽絨生產商也不能確定,提供鵝毛的廠商有否虐待動物。
有代表歐洲羽絨業的組織表示,將會推出認證計劃,鼓勵生產廠商不要使用活剝得來的鵝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