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美國能源部宣布,人類首次成功做出輸出能量大於輸入的核聚變反應,這項技術突破令人類向近乎無限供應的高產能潔淨能源邁出重要一步。
美國能源部周二宣布,人類花了逾60年時間研究的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在本月5日利用192束高能量雷射,集中照射只有胡椒粒大小的目標容器,將容器內的氘和氚加熱至超過攝氏300萬度,並承受比地球大氣氣壓高出逾一千億倍的壓力,模擬恆星的環境引發核聚變,產生3.15百萬焦耳的能量,而實驗用的雷射只消粍2.05百萬焦耳能量,即等於有約五成淨能量增益。
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核聚變)點火容許我們首次複製出一些環境,只出現在恆星和太陽上的環境。這個里程碑令我們邁出重要一步,更接近以零碳排放、充裕的核聚變能源,驅動人類社會。」
核聚變是令較輕的原子互相融合成較重的原子,從中產生能量,與現時核子發電廠使用核分裂技術相比,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更多。
另外,核聚變只要不刻意維持,就會停止反應,不像核裂變般有可能失控,釀成核災難,加上核聚變的燃料氘和氚可以取自海水,可說是用之不盡,亦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所以被形容為能源「聖杯」。
不過,專家提醒,今次只是科學實驗,核聚變反應只維持了一瞬間,科學家仍需研究延長核聚變持續時間的方法及降低引發核聚變的成本等,意味核聚變發電廠面世仍是相當遙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