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候選人往往會打「第一夫人牌」,找另一半助選,這傳統已有九十多年歷史,而白宮女主人的角色,亦由最初的花瓶,演變成國家女性典範。
看看美國第一夫人歷史,第一個出面幫丈夫積極助選的,是前總統哈丁的太太弗洛倫斯。哈丁1920年競選美國第29任總統,該屆大選是美國首次容許女性投票,造就弗洛倫斯跳出傳統框框,站出來為丈夫拉票。
自此美國第一夫人的角色,不再只做花瓶,而是真正走入人群,讓選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總統。
除了為丈夫形象加分,第一夫人往往肩負社會責任,例如福特夫人關注女權、列根太太推動禁毒、老布殊夫人就提倡文學、她媳婦勞拉亦關心教育。現任第一夫人米歇爾,關注兒童超重問題和軍人家庭。
稱職的第一夫人,民望一般都超過六成,甚至高過丈夫;表現過火的,民眾未必受落。前總統列根夫人南茜,就曾被指經常插手國家政事,惹起爭議。
希拉里在任第一夫人期間染指政治,推動丈夫的醫改計劃,政治野心大,克林頓做總統八年間,希拉里的支持率只在五成多徘徊。
前車可鑑,米歇爾多番強調自己對政治無興趣,只會做「媽媽總司令」,加上備受讚賞的衣著品味,令她民望高企。
今屆大選挑戰米歇爾地位的羅姆尼太太安,結婚43年,都在家中相夫教子,屬賢妻良母型,跟律師出身的米歇爾,形象截然不同,但共通點是,兩人都落力為另一半拉票。
有人認為,選總統最重要還是看個人能力和政綱,「第一夫人牌」對候選人勝負,起不到關鍵作用,不過美國社會家庭觀念頗重,候選人的另一半形象討好,始終有助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