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在內地,不少人仍以務農維生,但收入微薄。湖南有農民從種植、收成到銷售都引入新科技,增加農產量及擴闊銷售渠道。
稻米是不少人的主要糧食,湖南長沙這一片300畝的稻田,早年受到白蛾等害蟲的滋擾,每年收成都損失不少。
這片稻田後來引入不同科技改善種植環境,例如在田裡豎起這些誘捕飛蛾的工具以及這枝能預測天氣的智能燈柱。
桑植縣農民:「農機具一年比一年新,技術上尤其是種田的技術,對我提高是很大的。一個是種子,還有田間管理,田間管理是很大一部分牽涉到病蟲防禦、防病治病。怎麼科學施肥?水甚麼時候乾,甚麼時候放?」
桑植縣的合群村位於山谷之中,農民要依山種植。
桃農往往要花費長時間,將桃從樹上運回村內。
後來新引入了運輸系統,鐵軌在一棵棵桃樹之間穿梭,提高桃農收成效率。
桑植縣村民:「有這軌道我們就方便多了,最主要是我們省足省力,有這個軌道,我們一天能摘到400斤,(之前是多少?)以前是30斤。」
要將鄉村的農作物推廣到城市,有農民選擇內地近年最熱門的直播帶貨,穿上民族服飾,推廣村內生產的白米。
桑植縣村民:「價格我們搞福利是49.9元一袋,而且我們還搞買五送一,買五袋送一袋,效果還行。上次我們直播就賣了差不多一萬多塊錢。」
村民亦打算將成功的經驗套用在其他特色土產上,例如紮染,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少數民族特別的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