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印度近期多處都有兒童四肢和口出現紅色、而且會引起疼痛的水泡,有些甚至大到蕃茄一樣,由於這種病亦伴隨類似新冠病毒的徵狀,因此被稱為「蕃茄流感」。
台灣中央社報道,醫學期刊《刺針》的專家發文,指「蕃茄流感」雖不致命,但在印度已經成為風土病,有很強傳染性,呼籲當地政府警惕,阻止病毒進一步蔓延,亦要避免病毒在成人之間傳播。
專家稱印度首宗「蕃茄流感」個案,要追溯到今年五月底,在南部喀拉拉邦發現。到上月底,印度已有最少82名5歲以下兒童確診。除了喀拉拉邦,鄰近的泰米爾納德邦和東部的奧里薩邦都有個案,喀拉拉邦衞生部門正監察病毒傳播情況。
「蕃茄流感」大多在兒童身上出現,透過密切接觸傳染,專家推斷可能屬於經由蚊傳播的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的後遺症,亦可能是手足口病的新變種。
除了生水泡,患者亦會有發高燒、肌肉酸痛和關節腫脹等,類似新冠病毒的徵狀,不過專家相信「蕃茄流感」與新冠病毒無關。
目前未有藥物可以醫治「蕃茄流感」,只可透過療法減輕症狀,專家呼籲要將確診者隔離五至七天,避免更多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