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氣候暖化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毋庸置疑。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在未來50年可能令原本無交集的物種都會有接觸,增加病毒跨物種傳播,繼而感染人類的風險,其中非洲和東南亞是熱點地區。
病毒從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並非新鮮事,2003年的沙士病毒,還有非洲的伊波拉病毒等。據報就是來自蝙蝠,正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估計亦可能跟蝙蝠有關。
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下,不少物種被迫遷徙到新環境,一齊去到新環境的還有牠們體內的寄生蟲及病原體。
研究人員利用模型,預測3139種哺乳類動物未來跨物種病毒傳播的機會,假設地球的氣溫在本世紀上升少於兩度,預計去到2070年,因氣候變化驅使的哺乳類動物分布重組,將導致最少一萬五千次新的跨物種病毒傳播。
即使是原本毫無交集的物種都有機會交換體內病毒,導致野生動物的病原體更易感染人類。
研究人員預計蝙蝠會是主要的跨物種病毒傳播者,其中一個原因是牠們被認為是「病毒庫」,體內有極大量病毒,而且能飛,更容易遷徙到新地方。
研究估計這些哺乳類動物物種間的「新接觸」,將集中在熱帶的非洲及東南亞人口密度高的地區,但在寒冷地區亦會出現,強調在熱點地區作針對性的監測將有助識別物種間流轉的傳染病。
有傳染病專家就提醒在討論氣候變化,對傳染病的影響時要留意某些氣候變化可能會增加某些傳染病的風險,但亦有可能會降低另一些傳染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