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中國江西出土了一個恐龍蛋化石,不但保存了歷來最完好的恐龍胚胎,還揭示了恐龍與現代鳥類之間的微妙關係。
蜷起身子,手腳抱頭,這個是現代鳥類臨孵化前在胚胎內的姿勢,可以穩住頭部,令喙不停敲蛋殼的同一位置,更易破卵而出,是成功孵化的關鍵。
科學家過往一直認為,這個姿勢是鳥類特有的,但最新的發現就推翻這個想法。畫面的這張電腦合成圖描繪的並非鳥類胚胎,而是二十一年前在江西贛州出土一個恐龍蛋內的恐龍胚胎,科學家將這隻恐龍寶寶命名為「英良」。
當年被英良集團掘出來後,英良一直放在倉庫。2015年集團籌備興建博物館職員梳理庫存時,這個長17厘米的恐龍蛋終於引起人注意,懷疑裡面可能有恐龍胚胎,由於蛋內充斥沉澱物,中國、英國及加拿大的科學家決定切開化石一側,清理後終於見到胚胎形態。
發現它是白堊紀晚期活躍在現時亞洲及北美洲一帶的偷蛋龍,相信最少有六千六百萬年歷史,頭至尾長27厘米,這種恐龍沒牙齒,但喙跟鸚鵡的一樣強到可以敲碎骨頭。
最叫科學家驚嘆的不但是胚胎保存得史無前例的完整,更在於小英良的姿勢,在恐龍胚胎中亦是獨一無二,因為與現今鳥類在孵化前的姿勢極為相似,顯示鳥類這個孵化姿勢可能最早由幾千萬,甚至幾億年前的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