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被稱為中國「恐龍之鄉」的雲南祿豐,是中國現有侏羅紀早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地區,當地近期再次發現恐龍化石,專家初步判斷,是一條已經成年屬於侏羅紀早期的祿豐龍。
經過二十多天的挖掘工作,在雲南祿豐的發掘現場,相信是屬於恐龍頸椎及薦椎等部分的化石,明顯外露出來,不過恐龍的頭骨至今未有發現,負責挖掘的工作人員表示,將會繼續擴大搜索範圍。
這次的恐龍化石,由祿豐市村民進行綠化工作時無意發現,化石因為大雨沖刷而顯露。
中國科學院及祿豐恐龍化石保護中心,緊急啟動搶救性發掘工作,避免化石進一步受陽光及雨水侵蝕破壞。
而在另一個挖掘現場,發掘工作已基本結束,出土的恐龍腳部及尾椎化石,被送往祿豐恐龍博物館化石修復中心進行修復。
恐龍化石修復師王祥:「(這個修的是甚麼?)尾椎,這兩個關節的接口,你看,它很薄,稍為力氣大一點,它就崩了。」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專家估計,這次發現的是,身長約七至八米、已成年的祿豐龍,這種恐龍正正是在雲南祿豐率先被發現而得名屬於草食性恐龍。
有中國「恐龍之鄉」之稱的雲南祿豐,自1938年至今,當地出土了200多具較完整的恐龍化石個體,年代跨越侏羅紀早、中、晚三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