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印尼科莫多龍上調至瀕危級別,至於大西洋藍鰭吞拿魚則因為數量大幅回升獲剔出瀕危名單。
印尼科莫多龍是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只是在印尼科莫多國家公園和附近的弗洛勒斯島居住,棲息範圍本身已不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科莫多龍的棲息地將進一步受威脅,在未來45年內恐怕會縮減最少三成,因此將科莫多龍由「易危」提升至「瀕危」級別。
組織又警告,在專家評估過的1200種鯊魚和鰩魚物種中,約有三成七正面臨滅絕威脅,主要原因包括過度捕撈、喪失棲息地和氣候變化等,總體滅絕風險正以驚人速度上升。
不過亦有生物物種在各國緊守可持續措施情況下,數量有所回升,組織指七種商業捕撈最多的吞拿魚物種中,有四種呈回復正常趨勢,其中表現最顯著的是大西洋藍鰭吞拿魚,由「瀕危」連降三級至「無危」,南方藍鰭吞拿魚亦由「極危」下調一級至「瀕危」,長鰭吞拿魚和黃鰭吞拿魚則列為「無危」。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日前在法國召開會議,討論氣候變化對不同物種的威脅,並更新野生物種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組織評估的超過十三萬個物種中,902個物種被列為最高級別的「滅絕」,80個列為「野外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