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西歐的特大洪災在德國和比利時造成近200人喪生,跟兩國接壤的荷蘭都有水災,但無人死亡或失蹤。有學者指,跟荷蘭長久以來花大量人力物力治水有關。
有氣象學家形容,西歐今次暴雨成災是千年一遇,當中以德國的災情最慘烈,死亡人數最多、有逾百人。
德國官員說,早在洪水暴發前已經發出預警,只是沒有想到雨量多到前所未見,而且來得這麼急。
不過,有專門研究洪水預警系統的學者就認為,這些預警似乎大都未能及早並且清晰地傳遞予居民,令居民未能早作準備,又批評氣象學家發出的警告跟官員實際採取的應對行動有落差,更有部分警告是在洪水來襲後才發出。
隔鄰的比利時情況亦差不多。相反,跟兩國接壤的荷蘭雖然同樣受水災影響,但災情相對較輕,至今沒有造成人命損失,相信跟荷蘭治水歷史悠久有關。
荷蘭大部分土地都在水平線下,全國六成地區都受洪水威脅,無論是全國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層面都有專責機構,例如是水務委員會處理跟水有關的問題,包括洪水、污水處理和大壩維修等,當中西部萊頓市的水務委員會早在1255年就成立,到上世紀50年代,荷蘭更提出全球至今最大規模的防洪計劃。
歐洲三大河流萊茵河、默茲河和斯海爾德河,在荷蘭形成三角洲,多個世紀以來三條河的河口反覆發生,由海水倒灌引發的大型洪水。
1953年初,由一場大風暴引發的大洪災,襲擊英國、比利時和荷蘭等北海沿岸國家,造成超過2500人死亡,單是荷蘭就死了1800多人。荷蘭事後展開「三角洲工程」防洪計劃,修建了一系列水壩、堤壩、船閘和防洪閘門等,減少洪水和海水倒灌發生的頻率。
有學者認為,極端天氣越來越普遍,荷蘭在防洪上的成功可作為全球的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