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畢生研究人工雜交水稻,成功將技術用於大量生產,穩定糧食供應,先後獲頒共和國勳章和國際多個大獎。
袁隆平:「一粒糧食就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餓荒的時候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
本身喜愛植物和自然,加上經歷過大饑荒,袁隆平一早立志學習農業。
袁隆平祖籍江西,1930年在北京出生,23歲在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到農校任教,同時一直研究水稻等農作物。
水稻本身是自花授粉,即是雌雄同花,在60年代研究期間,袁隆平發現一株水稻後代出現不育和能夠生育的不同性狀,意味天然存在單一性功能水稻和會雜交,1966年發表首篇論文,得到國家科委注意,開啟中國研究雜交水稻,隨後克服只有「千分一」機會成功的困難。
雜交水稻70年代,產量已多平常水稻兩成,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並持續簡化培養方法,一直到90年代,不斷刷新產量紀錄,去年達成雙季度畝產3000公斤的目標。
袁隆平指自己有「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令全球糧食供應穩定的夢想,他的研究成果已在亞洲和非洲多個國家得到收成。
袁隆平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用於大量生產的科學家,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
他先後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獲頒共和國勳章和多個國際大獎,直到今年年初,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從事科研工作。
內地官方媒體報道,袁隆平多個器官功能衰竭,周六下午一時零七分在長沙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