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印度第二波新冠疫情嚴峻程度可以用大災難形容,令到這間「世界藥房」病床、氧氣、藥物、疫苗全部供不應求,自顧不暇。
印度是非專利藥,即在原廠藥的專利期過後,生產療效大致相同的仿製藥,全球最大的製造和出口中心,佔全球供應兩成,生產約六萬種仿製藥,也是最大疫苗製造國,佔全球產量逾六成,又生產逾500種原料藥。
印度的製藥成本比美國低三分一。有報道指,美國每三顆藥丸中,就有一顆在印度製造。
印度藥業起飛始於1970年,為擺脫依賴昂貴進口藥,頒布新版《專利法》以及《藥品價格管制法》,規定只可申請工藝專利,不可申請產品專利,同時嚴格管控國內藥物價錢,激發本地藥廠爭相研究方法生產仿製藥,藉助廉價勞動力和大規模生產設施大展拳腳。
政府同時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出口印度製藥,成為印度的經濟支柱之一,2019年藥業營收逾200億美元,每年貢獻貿易順差110億美元。
印度國家投資促進局更預測,現時市值410億美元的藥業市場規模,到2030年會增長至1200億美元。
印度本來希望藉全球新冠疫情,將製藥業推向更高峰,不但替外國藥廠生產新冠疫苗,也有多間本地藥廠研發疫苗,又承諾供應疫苗予世衛的全球疫苗保障機制,每月目標生產逾一億劑新冠疫苗之際。
第二波疫情大爆發,疫苗及藥物要先滿足國內需求,未能履行出口承諾,牽動全球藥品供應鏈。市場開始研究替代供應,例如原料藥業迅速發展的中國和孟加拉,內地醫藥企業股價受惠大升。
有分析認為,如果印度疫情持續,可能重塑全球原料藥產業格局,也會利好中國的仿製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