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核災難35周年,有民眾悼念事故死者。烏克蘭政府指,當地不再只是曾發生悲劇的禁區,同時亦承載發展和復興的希望。
打扮成當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工作人員的民眾敲響鐘聲,消防車鳴笛。
在當年核災後,安置核電廠附近居民的斯拉夫蒂奇市,民眾在當地周一凌晨1時24分,即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第四號反應堆35年前發生爆炸的同一時間,舉行悼念活動。參與者獻花及點燃蠟燭,紀念事故死難者和到場處理事件最終殉職的消防員。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在1986年4月26日,因操作不當起火並發生爆炸,洩漏大量含有高濃度核輻射的放射性物質,飄散至鄰近多個國家與地區。當局疏散超過10萬人,並將核電廠一帶超過2600平方公里範圍劃為禁區。
當時蘇聯官方數字指,事件造成31人死亡,但聯合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約有四千人死於與輻射有關的疾病。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對當年核事故現場附近居民和有份參與清理工作的工人進行研究,分析他們及其子女的基因組,發現核輻射導致的基因變異不會遺傳予子女,即使父母曾暴露於核輻射下,都不會對下一代的健康構成顯著影響。
烏克蘭副環境部長指,切爾諾貝爾禁區是一個悲劇和回憶之地,同時亦見證了人類克服災難的過程。他形容,當地不再是禁區,而是承載着發展和復興的的希望。
烏克蘭政府前年簽署法令,計劃將事故現場附近的隔離區發展成旅遊景點,並爭取將遺址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希望帶動國家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