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巨型貨櫃輪長賜號在蘇彝士運河擱淺,阻塞數以百計貨輪通行,嚴重影響每天價值近百億美元的海上貨運,擔心原油、穀物、日用品供應短缺,油價波動之餘,也令人驚覺貨輪越來越大帶來的危機。
成為全球焦點的長賜號到底有多大,也許從這個畫面可以反映,重型挖泥機在長賜號旁邊恍如玩具。2018年下水的長賜號長400米,闊59米,可載2萬個標準貨櫃,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輪之一。
隨著航運需求發展,像長賜號這種巨型貨輪越來越多,船公司一次過運載更多貨櫃,可以減低成本。
全球目前大約有180艘可載逾15000個貨櫃的巨型貨輪,預計未來3年會增加最少47艘。有船員表示,駕駛巨型貨輪有難度,尤其有陣風時船身很容易迅速打側。
1869年通航的蘇彝士運河自然沒有預計要應付如此巨大的貨輪,即使歷年多次擴建改善,193公里長的運河兩岸闊度遠遠不及巨型貨輪的長度,以往也曾有船隻在運河擱淺都能迅速解決,最長一次是2004年一艘運油輪擱淺,阻塞了3天,但今次拯救巨型貨輪難度大很多。
在汪洋大海中航行巨型貨輪的風險也特別大,最近在太平洋的冬季風暴期間,有最少5艘巨型貨輪出事,很多貨櫃跌落海。
保險業界早已警告巨型貨輪一旦發生火災、擱淺,甚至相撞,拯救行動會非常複雜困難,引致的損失及索償也巨大。
貨輪越來越大也對港口構成壓力,除了碼頭要夠大,設備承載力足夠,周邊運輸也要配合。現時能夠處理巨型貨輪的碼頭主要在亞洲及歐洲,德國漢堡碼頭營運公司表示,迎接一艘400米長巨型貨輪就要調派3800輛貨車和50列火車。
今次長賜號出事,反映全球航運及供應鏈的脆弱,運河管理局、船公司、港口營運等多方面都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