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的8月15日,日皇裕仁宣讀《終戰詔書》,標誌著二次大戰結束,日本和南韓每年在這日都有活動紀念,但中美等地會到下個月先至舉行紀念活動。原因是什麼呢?
日皇裕仁1945年8月15日在電台宣讀的,就是《終戰詔書》,裏面提到的共同宣言,就是美英中蘇四國,勸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宣言》。
這次廣播被稱為「玉音放送」,「玉音」是指日本天皇的聲音。
歐美各地的民眾就大肆慶祝,這張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拍的親吻相片,更成為經典。
日本和南韓都視8月15日為二戰結束的日子,分別叫做「終戰紀念日」和「光復節」;北韓就叫「解放紀念日」。不過,各地其實還有零星戰鬥。直至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簽署同意投降的《降伏文書》,戰事才正式結束,所以美國在每年的9月2日,舉行「對日戰爭勝利日」的慶祝活動。而兩岸由於時差關係,就在3日慶祝;內地叫這日做「抗戰勝利紀念日」,台灣方面就叫「軍人節」。
至於香港,會在8月第二個星期日,慶祝「抗戰勝利紀念日」。
二戰已經結束多年,但遺留下來的問題和爭議,還有很多都未解決。有學者就指,裕仁的《終戰詔書》,代表著日本投降,但有學者就指出,詔書由名稱以至措辭和語氣,都很曖昧,隻字不提「戰敗」或「投降」,改以「終戰」代替。到底日本是投降?定終止戰爭?至今都備受爭議。